利润空间小 深圳服装来料加工业亟需转型升级
30年前,深圳借亚洲四小龙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亚国家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大规模转移之机,采取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方式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一时间,“三来一补”企业在深圳和珠三角遍地开花,充当起了发展当地经济的排头兵。
30年过去了,深圳由一个落后的小渔村一跃成为全国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其间,来料加工业为深圳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没有自主经营权的来料加工业越来越显得后劲不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大潮。于是,转型被逐渐提上日程。
2008年9月,广东省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到2012年,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厂基本完成转型。紧接着,深圳市政府也就该市来料加工业的转型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来料加工厂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为帮助深圳的来料加工企业顺利转型,深圳市科工贸信委及各区贸工局都有相关政策对原地不停产转型的来料加工厂进行专项资金资助。目前,深圳市已经探索出了推动来料加工企业转变形态的运作模式,建立起了来料加工企业转变形态的“无障碍通道”。
但是,来料加工业的转型并不是说一句转型就能完成转型的事。因为很多来料加工企业只是代工生产,完全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权,只靠赚取加工费,转型之后,财务人员的增加、缴税的增多等都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这种伴随着转型时而袭来的阵痛,让很多企业望而生畏,看不到突围后重生的机会。
据了解,深圳的来料加工企业大多以生产塑胶、五金、电子、服装等为主,大的企业一两万人,小的几十人,大多数平均两三百人。2002年、2003年那两年,来料加工企业的数量达到了最高峰,大约9000家。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