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服装 拓展新平台
欧洲一直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2011年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纺织服装总额为647亿美元,其中德国又是中国服装出口的第三大国别市场。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国对德国出口服装102.87亿美元,仅位于美国和日本之后。中国是制造大国,过去10年,“中国制造”产品的品质得到大提升。中欧纺织联盟中国代表朱金潇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中国制造”与廉价、低科技含量产品划等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制造”纺织服装产品的声誉在欧洲大为提升,欧洲的企业和消费者愿意为品质日益提高的“中国制造”买单。
德国的纺织和服装产业没有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据德国纺织服装协会提供的资料,2011年德国纺织和服装生产企业的年营业额比2010年增长7.5%。而且德国的纺织服装贸易中心有逐渐移向柏林的趋势,对纺织服装从业者来说,柏林的魅力优势日益凸显。中纺广告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晓明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7月4日至6日中国中纺集团将在柏林举行中国纺织成衣展。在欧洲纺织服装专业展览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后,这个新设的展会将弥补市场空缺,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提供一个拓展欧洲市场的崭新平台。
欧债危机没影响德国服装产业
据德国纺织服装协会提供的资料,德国的纺织和服装产业是该国最大的消费品产业,仅次于农业和食品产业。2011年德国1500家纺织和服装生产企业的年营业额约为300亿欧元,比2010年增长7.5%。据中欧纺织联盟中国代表朱金潇女士介绍,一些欧洲国家的国内消费能力在欧债危机中遭受了打击,而德国成功度过了金融市场的动荡,经济没有受到影响,消费者信心也一如既往地保持强劲势头。据专家预测,欧洲经济整体上会在2013年或2014年走出低迷的状态,同时会拉动新的需求,德国纺织服装业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德国服装分销渠道发生变化
德国的服装产业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们的产品和品牌是富有“设计”和“高质量”的代名词,吸引着全球的消费者。同时,近年德国纺织服装分销渠道发生很大变化,中国企业如果及时了解到这些变化并把握变化带来的商机,有助于在欧洲纺织服装产业重新洗牌进程中占有新的竞争优势。
据朱金潇介绍,在德国本土,以前杜塞尔多夫市是服装贸易的集散地。在该市举办的重要的服装贸易展––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服装服饰及面料博览会(简称CPD)以及在杜塞尔多夫市内设立的众多的样品展示间为服装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商业平台。然而,在过去的3年中,柏林快速地成长起来,尤其是在“面包黄油展”(Bread&Butter)2009年7月从巴塞罗那回归柏林后,柏林的魅力更加凸显。柏林已经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之前在杜塞尔多夫的一些组织架构也随之转移到柏林。柏林现在已经建起了大型的服装样品展示中心,更多的展示中心也陆续在建设之中。“柏林时装周”从2007年开始举办,每年分别在1月和7月举办两次,为许多其他的交易会、时装秀、展览及活动提供了完美的平台。在“柏林时装周”期间,预计将有30万纺织和服装行业的相关人士聚集在柏林,柏林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参与者。大多数的展会运营者认为2011年冬季的展会上,国际买家所占的比重大幅地增加。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