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月我国进口棉纱增速同比回落
前两年进口纱的快速增长引人关注,也给国内纺纱企业带来冲击和压力。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进口纱增速出现回落。随着国内外棉花价差缩小,进口纱是否已经不具备优势?未来进口纱市场将如何发展?6月12日~13日,2014进口纱论坛在杭州举行。国外棉纱供应商,国内资深进出口贸易专家、企业代表400多人对以上热点进行深度分析。而同期开展的进口纱展会依然人气火爆,吸引了上千家采购商的积极参与。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目前进口纱市场格局正在转变,而从长远来看,进口纱所占市场份额还将扩大。
据统计,1~4月,我国棉纱线进口总量69.5万吨,增幅7.2%,相对于去年同期51.3%的增幅有明显放缓。浙江华瑞信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经理郑圣伟分析认为,我国棉花政策的调整是影响进口纱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新年度取消棉花收储政策改为直补,国内棉花价格下跌预期明确,国内外棉价差缩小,国内纱价随之下跌,使进口纱承压。
从使用情况来看,进口纱品种从单一到全面,使用区域从沿海逐步向中西部延伸。从经营者情况来看,2012年进口棉纱线总量出现69.01%的大幅增长,参与群体在2013年出现激增,由于竞争加剧,利润被不断压缩,经过去年下半年市场的大浪淘沙,已有1/3的经营者被淘汰出局,预计未来一年还会继续减少。经过优胜劣汰,市场培育了一批较为成熟的进口商和经销商,越来越重视提升服务质量和对资源进行整合,其经营运作也更趋于理性。再加上我国棉花政策调整等环境因素变化,整体来看,进口纱市场氛围已从火热转为理性。而进口纱经历了几波调整之后,从业者不管从经营理念还是操作娴熟度上,相较前几年而言,已然“蜕变”成形。
尽管受棉花政策调整、市场整体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未来两年进口纱增速可能大幅回落,但与会者仍看好进口纱市场的前景。由于国内纺纱企业各项成本增加,产品结构转向非棉化,全球范围的资源整合成为大势所趋,从长远来看,进口纱仍将占据我国棉纱线市场相当的市场份额。陈勤丰预计,未来5年进口棉纱线还有一倍的增长空间,年进口量可能会达到450万吨的水平。
2014年人民币汇率一改惯性升值走势,在上半年经历了阶段性大幅贬值周期,最大贬值幅度3%,由此给进口纱经营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经营风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报告认为,人民币汇率继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将会“双向波动,加大幅度,小幅度升值”。
此次论坛上,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青翠,印度棉纺织品出口促进委员会Siddhartha Rajagopal、印度TT公司市场部经理Sanjay K.Jain,Sardar公司Sajid Latif Sheikh,Tirupati Yarns公司Dharmendra Goyal,其运贸易有限公司Sajjad Mazahir和乌斯特技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汪嘉荣等,分别就中国纺织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印度纺织市场前景、巴基斯坦与中国棉纱贸易前景、纱线质量管理等话题进行交流。此次论坛由浙江华瑞信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信息网)主办。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