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日子最近几年普遍不太好过
大量的资金开始涌向金融等非实体经济领域。但你知道吗?这种现象背后其实蕴含着不小的风险。麦肯锡最近发了一份报告就提醒中国:制造业的底子还是要好好守住。为此麦肯锡还建议,中国其实可以靠机器人。这……确定不是在骗人?
、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正是中国目前遭遇经济结构问题的触发因素之一。过去30多年,中国凭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功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现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早已今非昔比。
麦肯锡公司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的选择:抓住5万亿美元的生产力机遇》报告援引的数据显示,2004年到2014年这十年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了2.5倍。同时,和美国、法国等国相比,中国的企业主需要承担的员工社保费用负担,也非常沉重。
报告举例说,不断提升的用工成本,已经损害了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比如中国制鞋业占全球的出口份额已经从2010年的52%下降到了46%,但像越南、柬埔寨和印尼的份额却在增加。另外,中国的纺织品行业也遇到了类似的冲击。
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驱动的经济模式被认为不再具有可持续性。这触发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但目前的转型尝试,似乎不完全可持续。DT君从麦肯锡报告中发现,制造业给中国经济的利润贡献度已经大幅减少,而金融服务业已经成了当前中国经济最为倚重的行业。这也就是说,金融业成了中国经济利润的最主要来源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制造业转向金融业主导,其背后存在极大的风险。美国的惨痛经历就是最好的佐证。2008到2011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经济亏损高达4190亿美元。这其中金融业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亏损。
走出金融危机后,美国研发型企业异军突起,占据了“最具经济效益产业”的宝座,这也让美国经济快速复苏,三年后就妥妥地重回世界之巅,经济收益达到5350亿美元。DT君觉得,如果失去稳定的实体经济,仅仅依靠金融业的“高度繁荣”,一旦风险大规模爆发,那后果恐怕难以想象。
难怪人家富士康,也都要引入机器人来代替人工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较发达省市的企业已逐步意识到研发的重要性,但推进并不容易。对很多企业来说,要搞好研发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很多时候,花去了大量的研发资金也不见得会得到多少利润,而大部分企业并不愿意冒险进行大规模研发创新。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