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嫩:无龄化泛滥 Q时代到来
王尔德认为,下午三点,是一个“做事太迟,吃饭太早”的尴尬时刻。而如今,叛逆、个性的“80后”也陆续进入奔三的年龄,成了不尴不尬的“小中年”。而年轻人则令人羡慕地被称为早晨八点的太阳。其实,扮嫩并不是件容易事。蕾丝花边的点缀、果粉色包包的搭配、镶满小钻的手机……点滴中流露出来的可爱才是舒服、踏实的LOOK。
名词解释 Kidult扮嫩族
扮嫩族(Kidult)这个新兴的混种词汇,由Kid+Adult而来,这个词最早来自于1985年8月11日《泰晤士报》上的一篇广告界的文章“ComingSoon:TV’sNewBoyNetwork”。在中国,称它为“扮嫩一族”。《波士顿环球报》诠释道:“对于扮嫩一族来说,青年时代并非一定要在30岁甚至是40岁结束。”
无龄化泛滥 Q时代到来
无龄化已然泛滥。对面走来的女孩儿,有时实在分不清是女孩儿还是女孩儿他妈。裸装的盛行更为年龄的辨识度增加了诸多难度。专家认为,大部分80后都是独生子女,既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帝公主,也是孤独的一代。即使长大成人,甚至成家立业,父母仍然习惯把他们当孩子对待,这是父母情感上的一种需要,所以两代人之间有种很强的依赖关系。
“30岁的人,无论从言谈举止还是衣着打扮,看上去都还像个小孩子,一点都不沉稳。”陈阿姨对自己的女儿有些无可奈何。
这种情况很多,走在大街上,背后经常能传来奶声奶气的说话声,回头一瞧,虽然妆容精致,也掩盖不住岁月的风霜。
除了一些不理解外,大部分人表示支持。一位男网友曾报怨,他就是喜欢扮嫩,比如,他很喜欢《蜡笔小新》,就是喜欢在成人的外表下仍然珍藏着一颗童心。我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肆无忌惮地放声大笑,像个孩子似的。可见,Q时代的来临,具有很大的群众基础。
5020 早已风行海外
“永远25岁”的谭校长就是最好的活力示范。虽然已60多岁,但无论是身材还是健康的心态,都仿佛年轻人。
在美国,5020扮嫩组织很常见。“5020”的意思是,即使到了50岁,仍然有20岁的心态。如波士顿社交运动协会就是一个专门为扮嫩一族提供服务的老牌组织。组织由21至45岁的成员组成。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