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10年 温州鞋企应对贸易壁垒启示录
入世10年间,浙江省温州市是全国遭受国际贸易壁垒的“前沿阵地”和“事故多发地段”。面对挑战,当地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处惊不变、积极应对,接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国际贸易壁垒,为中国企业成功应对国际贸易纠纷提供了借鉴。
挺身而出
敢于应对
2001年11月13日,土耳其政府外贸署发布公告,对来自中国的眼镜启动“保障措施”调查程序,并在调查期间对相关产品采取监管措施。
对土眼镜出口企业大多在温州。当年12月28日,温州顺威光学公司等眼镜企业向土方递交了抗辩书,此举成了中国“入世第一辩”,开创了中国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两反一保)的先河。
2005年7月9日,欧盟对中国皮鞋发起反倾销,其中温州涉案企业达130家,涉案金额4500多万美金。这是入世以来我国也是温州市涉案最大的一起贸易壁垒案件,“鞋都温州”面临一场反倾销的严峻考验。
此后,从欧盟接踵而来的反倾销调查杀伤性强,大有一口吃掉温州皮鞋之势。在此关口,温州市21家企业奋起应诉,他们以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公平贸易原则为武器,从中国鞋类是高度竞争性产业、企业大多是私营和合作性质等方面进行有理有据的抗辩。然而,2006年10月5日,欧盟还是落下反倾销大棒。
中国企业没有灰心。以奥康鞋业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五家中国鞋企继续上诉欧盟初级法院。当两年反倾销税到期后,欧盟再次发起期终复审,将反倾销措施再延长15个月。2010年4月,欧盟初级法院驳回五家中国鞋企的诉讼请求。然而,在其他鞋企宣布放弃上诉的情况下,奥康却继续上诉至欧盟高院。在锲而不舍的抵制下,温州鞋企“柳暗花明”,2011年3月31日,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终于“寿终正寝”。
2004年4月至7月,美国莱伏顿公司等以其专利受侵为由,分别在美国3个州的地方法院起诉通领科技集团公司。面对压力,通领集团挺身而出,与美国企业进行了长达七年的较量,最终完胜中国知识产权海外维权第一案。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开始遭遇大量贸易壁垒,外贸依存度颇高的温州被推到风口浪尖。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1年11月,温州市共遭遇反倾销、反补贴、美国337调查、CR标准等国际贸易壁垒共80多起,涉案企业1000余家。面对困难,温州没有选择退却,而是挺身应对,努力争取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十筷捆一”善于应对
2002年6月27日,欧盟对以温州为主的中国打火机产品发起反倾销。当时,温州企业是首次遭遇如此大风大浪般的国际贸易摩擦。
面对新情况,一些企业存在怕官司、怕花钱、怕麻烦、怕吃亏的心理,一时陷入彷徨。另一头,时间进入倒计时,几天后若不应诉则全军覆没。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